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工商管理专业,预备党员。曾任校主持团团长、校广播站播音组长、校史馆讲解队队长。已入选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青岛科技大学第六届青年榜样宣讲团,已被免试录取为青岛科技大学2022届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第一次相遇,便注定了缘分
校史馆是新生教育的重要一站,刚刚考入青岛科技大学的马庆万也在这里接受了他的入学教育。2017年9月的一天,他和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站在了校史馆的展厅中。接待他们的是校史馆讲解员牟佳萌同学。牟佳萌讲解校史文化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引得大家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马庆万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那该多好呀!”正是这一念之间,开始了他与校史馆的不解之缘。
提起刚来校史馆的那段日子,马庆万就有些激动,到现在他也不能忘记到校史馆第一个月发生的那些事儿。档案馆对校史馆讲解员都有一个月的试用期,若是月末考核不合格,便直接辞退,毫不留情。这是他最难熬的阶段,他深知要达成牟佳萌学姐在讲解时的流利自如、幽默生动,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白天上课没时间,他就晚上到校史馆里练习,他一遍遍地看展板、揣摩讲解词,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到宿舍。舍友都打趣他说:“校史馆都快成你女朋友了,天天陪着。”马庆万自己也说:“说真的,校史馆展厅,到了深夜格外空旷。我晚上自己在那儿练习,听着回声我都害怕。”但还好,都挺过来了,努力没有白费,他成功留在了校史馆。

讲解校史,感受70年历史的厚重
2020年,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校史馆进行了重装升级。重装升级后的校史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不仅体现了科大办学70载的辉煌成就,更折射了科大人的精神风貌,见证了学校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奋进的传统。9月,刚回到学校的他,还没来得及欣赏升级后的校史馆,就接到了老师交给他的开馆后的首次讲解任务。要知道改造后的校史馆不仅设计巧妙独特、环境优雅时尚,展馆、展板内容也作出了很大调整,“序厅”、“历史厅”、“现代厅”三个厅,总览、峥嵘岁月、厚积薄发、盛世华章、美好明天五个部分,在表现科大历史发展时,有总有分、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这就突破了原有的讲解内容和节奏,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有20天就要开馆讲解了,上万字的内容需要梳理熟悉,时间紧,任务重,到底应该怎么办?此时的他,又想到了刚进入校史馆讲解队的第一个月。既然那时一个月能熟悉完所有的词,顺利过关,这一次他也一定可以做到。他反复琢磨理解这些新的讲解词,很快就熟练掌握了。
到了校史馆开馆的时间,当天,来了很多学校的老领导和老校友,如沈阳橡胶工业学校时期的党总支书记鲁冰、青化时期党委书记刘立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王福通少将、航天研究院常大勇等,他们都是科大历史的缔造者和见证人,他们是带着故事走进校史馆的。这次讲解,不光是马庆万给这些老领导和校友讲述校史历程和文化,同时也是这些老领导、老校友在给他穿插讲述当年师生共同建设学校的光辉岁月。在科大走过的七十年风雨中,让他体会最深的是老一辈科大人具有的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橡胶品格和科大精神。这些故事,彻底搅动了他的心弦,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积淀。也是在这一次,他明白了讲解的生动,不只是词背得顺溜就行了,而是要讲出科大的精神、讲出科大人的情怀。科大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岁月,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这些老人们虽已年迈,但记忆清晰,语调铿锵有力,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如今,焕然一新的科大校史馆成了“网红”打卡地,迎来了来自校内外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从重装改造至今,校史馆讲解员接待了120余场次活动,参观人员多达1000余人。马庆万作为校史馆的“金牌讲解员”无疑是最为忙碌的一个,但他总是快乐地忙碌着,无怨无悔。一次,校史馆有重要参观活动需要讲解员,不巧所有的讲解员都有课,没法儿排班。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老师提出,问问正在参加校外实习的马庆万吧。排班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通了他的电话。没想到他听说后爽快地说:“没问题,我把这边的事情安排一下,马上到位!”他一直把校史馆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力而为。
马庆万在讲解校史时,最大的特点是临场表现张弛有度。这是因为他是在“讲”校史,而不是“背”校史,所以,他的讲解往往流利、深入、幽默,深受参观者的喜爱。只要马庆万开始用低沉而略带磁性的声音对科大的历史娓娓道来,无论参观人员是领导、老师,还是学生、社会人士,大家都会不由自主被他所吸引,仿佛融入了科大历史的长河中,亲身体验了学校从建校、发展、到走向辉煌的进程。校庆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王福通少将听了他对于校史洒脱流利的宣讲,深有感触、频频点头,由衷赞道:“好一个帅小伙!小伙子将厚重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把我带回了当年上学的年代。”校党委副书记张淑华听了他的全场讲解,十分欣赏,对在场的所有老师和讲解员说:“讲解校史就要像马庆万一样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顾及参观者的感受,参观者想了解哪里他就能在哪里拓展。”

最近,青岛电视台教育频道“校长说”栏目组在校史馆采访陈克正校长,录制时需要一名业务熟、气质好的讲解员。馆里最后决定安排他去参加这次录制节目。要知道,镜头下的讲解和平时讲解感觉完全不同,初次参加录制的马庆万,内心的紧张可想而知。但是,在十分钟的录制过程中,阳光帅气的他始终表现得镇定自如,讲解也顺畅流利,摄制任务很快完成,栏目组工作人员和宣传部老师对他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赞许有加。马庆万作为校史馆“金牌讲解员”的确当之无愧,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金牌”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18级张禧悦同学说:“马庆万是我们的老队长,队长和我们讲解队员的关系很好,不仅和我们分享讲解技巧、心得和体会,还常常用幽默的话语缓解我们讲解时的紧张和压力,大家都觉得很受用。”17级曹英杰同学透露,虽然每一次讲解前他都会说:“我现在一句词也记不住,我都不知道我要讲啥了”,但只要参观者进入校史馆大门的那一刻起,他就立马进入状态,一点感受不到他紧张的痕迹。16级师姐牟佳萌同学在面试的时候就对马庆万印象很深,她说:“到后来相处多了,发现他很有上进心和担当,每次安排任务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举起手来承担,即使再累,看到他的时候,他的脸颊总是挂着笑容。”这份对校史馆讲解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延续到他离校。这样的队长很难不让大家对他信服和依赖,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马哥”。

说到自己对未来规划的时候,马庆万说想要把爱好变成职业,在毕业之后去电视台当一名主持人。他说“进大学以来,就一直去尝试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感觉还是做主持人时,自己最充实自如”。
即将离队的马庆万对校史馆和讲解员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他希望校史馆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校史馆讲解员们都可以对每一次讲解怀揣着始终如一的热情。要知道,校史馆再现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学校几十年的办学成果和校友风采,是讲好科大故事的优秀阵地,自然要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展示、启迪的功能。他说自己会分享四年来的讲解心路历程以及一些经验,让新人迅速成长起来,为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发挥作用。
校史馆的讲解,不止四年讲完。
四年间他曾将学校的历史讲过百遍千遍,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也许是被学校历经七秩沧桑仍初心不改的坚守所打动,也许是被天问一号腾飞的那一刻所震撼。即将毕业的他也曾问自己:“我在科大的四年做了什么?我能为科大做些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他在科大的四年一直坚持到现在的除了学业,就是坚守在校史馆讲解的岗位上。不知不觉,他把校史馆当成了成长的地方,校史馆就是他无声的老师。在校史馆的历练使他褪去了男孩的稚嫩,增加了男人的稳重和成熟。通过讲解校史,形成了他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改变了他在播音时的刻板僵硬,提高了他待人接物的能力。更是通过研读校史,使他爱上了科大,增加了作为科大人的自信。
扬帆远航,蒲公英追梦。
